自然資源部辦公廳日前印發通知,部署開展2021年衛片執法工作,要求及時發現違法占用耕地、破壞耕地挖湖造景、在長江流域和黃河沿岸縣域非法用地采礦以及非法開采稀土等戰略性礦種的自然資源違法行為,按照“月清、季核、年度評估”的工作要求,督促各地早發現、早制止、嚴查處,檢驗各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情況,評估一個地區自然資源管理秩序特別是違法占用耕地情況,推動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通知指出,在季度衛片執法工作模式基礎上,部相關單位要在拍攝衛星影像后10個工作日內,通過自然資源衛星遙感云服務平臺向各省級自然資源執法部門和自然資源衛星應用技術中心推送非涉密衛星影像圖和變化圖斑信息。年底時,利用2021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成果制作衛片執法補充圖斑并下發地方。
通知明確,2021年衛片執法實行“月清、季核、年度評估”?!霸虑濉?,即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在本月完成上一個月部下發圖斑用地、用礦情況的核查和數據填報,并對填報數據的真實性承擔直接責任;省、市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逐級對數據真實性進行核查并上報;部層面將按月形成全國統計匯總結果?!凹竞恕?,即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至少以季度為單位進行內業核查和外業抽查;部層面將以季度為單位開展抽查、核查,并通報批評抽查圖斑判定真實性低于90%或存在虛假整改情況的省份?!澳甓仍u估”方面,7月31日前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對一、二季度衛片執法成果進行匯總分析,形成半年衛片執法成果和報告并報部;2022年3月31日前,上報年度衛片執法成果和報告。
通知要求,對于衛片執法圖斑核查中發現確屬自然資源違法行為的,要嚴格查處并積極推動整改,對重大、跨區的線性工程違法用地案件,制止無效或查處工作無法進行的,要及時報告上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等;對發現實際用途確屬設施農業項目用地但未備案的,要標注“未備案”并督促備案,規范管理;對于作物種植和畜禽水產養殖設施建設對耕地耕作層造成破壞的,認定為農業設施建設用地并加強監管;對發現職責范圍外的違法行為,及時移交有處罰權的管理部門或鄉鎮政府。
通知強調,要嚴肅約談問責。對違法嚴重地區,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報請省級政府嚴肅開展約談,督促限期整改。對情節嚴重、存在《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處分辦法》等規定情形的地區,向紀檢監察機關或人事部門移交問題線索。部將根據年度評估分析或抽查、核查結果,向省級紀委監委移交問題線索。
通知提出四點工作要求: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層層壓實責任。認真梳理潛在風險點和薄弱環節,建立成果審核和責任追究機制。國家自然資源督察機構將強化對地方衛片執法工作的督察監督。二是各地要將堅決遏制新增違法占用耕地作為衡量一個地區土地衛片執法工作成效的第一標準,采取多種措施確保消除違法占用耕地狀態,嚴肅查處違法占用或破壞耕地、違法占用或破壞永久基本農田行為。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市縣實際耕地保有量的考核。三是突出重點區域和重要礦種,加強礦產衛片執法工作。特別是要強化對自然保護地、長江流域和黃河沿岸縣域等重點地區、稀土等國家戰略性資源重要礦種的監管。
四是加強技術應用支撐,統籌多方技術力量,利用人工智能、5G視頻監控等技術手段,提高衛片執法工作的時效性、精準性和系統性。